十五运自由式小轮车决赛深汕收官 诞生三枚里程碑奖牌
10 月 25 日上午,深圳市光明区虹桥公园的自由式小轮车赛道上,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完成空中转体动作稳稳落地,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项目决赛正式收官。作为十五运会自行车项目首个开赛的竞技类别,这场汇集全国顶尖选手的对决不仅上演了 “空中翻转、甩尾腾跃” 的高燃瞬间,更一举诞生深圳赛区竞技类项目首金、广东队深圳赛区首银、光明本土选手首枚奖牌三大里程碑荣誉,为全运会深圳赛事写下浓墨重彩的开篇。
女子组决赛堪称 “巅峰对决”,河北选手孙思蓓的表现成为全场焦点。在一分钟的极限体能挑战中,她以教科书级别的发挥征服裁判:后空翻接双甩尾的连贯动作如行云流水,双手离把的高难度技巧衔接精准,落地时纹丝不动的姿态更彰显扎实功底,最终以 94.30 分的高分锁定胜局,将十五运会深圳赛区竞技类项目首金收入囊中。“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冠军!” 赛后的孙思蓓难掩激动,她透露为备战这场赛事,自己与教练团队进行了整整三个月的封闭式训练,“每天都在学习新动作、打磨细节,基本没有全天休息”。谈及夺冠的特殊意义,这位 22 岁的选手坦言,这枚金牌弥补了去年未能参加奥运会的遗憾:“去年的遗憾让我更拼,每周加练体能、坚持吃早餐打基础,就是为了在全运会的赛道上证明自己。” 目前,她已将目标瞄准后续世锦赛:“过去两年拿了两次世锦赛亚军,这次希望能把冠军奖杯带回来”。
广东队在女子赛场的表现同样亮眼,范晓桐与雷珊珊组成的 “双姝组合” 双双站上领奖台。范晓桐以 92.40 分的成绩斩获银牌,这也是广东队在本届全运会深圳赛区的首枚银牌;而土生土长的深圳光明籍选手雷珊珊则以 92.20 分夺得铜牌,成为本届全运会光明区首位摘得奖牌的本土运动员。“听到家乡父老的加油声,心里特别踏实!” 雷珊珊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多次提及本土观众的支持,她透露决赛第二轮的动作难度远超日常训练,“有些动作平时都没能完成,但在现场氛围的带动下,我顶住压力做到了”。面对 “成绩是否达预期” 的提问,她更看重团队的坚守:“我们和队友都全力以赴了,成绩之外,更珍贵的是大家一起克服伤病的坚持 —— 这一路伤病太多,能站在决赛赛场就已经是胜利”。摘得银牌的范晓桐则笑着形容与河北队的较量是 “相爱相杀”:“对手的实力激励着我不断突破,到了国家队我们就是并肩作战的队友。”
男子组决赛则呈现出 “四川队统治级” 的竞争格局。四川选手魏天旺凭借首轮比赛中前空翻加 360 度甩尾的高难度动作征服裁判,以 95.10 分的全场最高分摘得金牌,这也是四川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上的首枚金牌。他的队友、上届全运会冠军海洋以 93.50 分获得银牌,帮助四川队实现连续两届全运会包揽该项目冠亚军的壮举。河北选手张贺强则上演了逆境翻盘的励志戏码,资格赛中排名第一的他在决赛尝试 360 度大外摆动作时突发爆胎,导致部分动作未能完成,但他迅速调整状态,凭借后续稳定发挥以 89.35 分夺得铜牌。“第一次参加十五运,能拿铜牌已经超出预期!” 张贺强坦言决赛的紧张感让自己印象深刻,“没到场地前还很平静,一进赛场被氛围带动,心就提了起来,直到完成第一跳才慢慢放开”。相较于四年前 16 岁初登赛场的懵懂,如今的他更深刻体会到责任的重量:“为家乡争光的责任感让我更拼,没有教练、体能团队与父母的支持,我走不到这里”。
除了运动员的高光表现,深圳光明的赛事保障也获得多方 “世界级” 好评。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兼竞赛服务部部长韩峰介绍,虹桥公园赛场为国际自行车联盟认证场地,“无论是赛道设计、安全防护还是后勤保障,都达到国际一流标准”。赛事前期通过多轮测试赛查漏补缺,结合光明区的密切配合,让正赛获得参赛选手、教练与观众的一致认可。“志愿者很辛苦,氛围特别好”“场地好骑,天公作美没风,特别适合发挥” 成为运动员口中的高频评价。
随着男女子组决赛落幕,这场承载 “三首个” 荣誉的赛事正式画上句号。韩峰表示,本场全运会赛事不仅检验了国内自由式小轮车的最高水平,更成为运动员冲击国际赛场的 “练兵场”:“根据国家级教练评估,相当一部分运动员目前的状态具备世锦赛夺冠能力。” 目前,多位参赛选手已投入世锦赛备战,中国自由式小轮车的 “世界级实力” 正从深圳光明的赛道出发,迈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彩神,彩神vll,彩神vll购彩,彩神vll这篇文章围绕赛事亮点、选手故事和保障细节展开,若你想补充某名选手的更多经历、增加赛事技术解析,或调整内容侧重点,欢迎随时告诉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