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点球磨出来的决赛:一个泰州球迷的期待与底气

10 月 18 号夜里,我攥着啤酒罐的手在发抖。电视里南京奥体中心的聚光灯晃得人眼晕,泰州队和南京队的点球大战已经踢到第九轮,看台上 6 万多人的呼吸好像都凝在一块了。当南京门将扑错方向,我们家那台老电视里爆发出海啸似的欢呼时,我把啤酒罐往桌上一墩,跟着屏幕里的球迷吼出声 —— 老婆从卧室探出头骂我扰民,可我看见她眼眶也是红的。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胜利。作为从常规赛第一轮就跟着看球的老球迷,我太清楚泰州队这一路走得多难。赛季开局前五轮 1 胜 1 平 3 负,主场 0-4 惨败那场,我在看台上听着邻座大哥骂骂咧咧说 "明年别来了",自己心里也堵得慌。谁能想到,这群平均年龄才 21.3 岁的小伙子,硬是凭着 "三个不相信" 的劲头,在后半程踢成了黑马,4 胜 2 平 1 负把自己拽进了淘汰赛。

半决赛那夜的激动劲儿还没过去,球迷群里已经炸了锅。有人把巴特对阵徐州时的倒挂金钩视频翻出来循环播放,有人晒出范厚泰超远吊射的截图,说这就是咱泰州足球的 "神仙时刻"。更实在的是球迷协会的公告:30 辆大巴已经订好,11 月 1 号直奔南京奥体,统一口号就是 "青春不回头"。我立马报了名,想起常规赛时抢不到票的憋屈,现在终于能去决赛现场为他们呐喊了。

身边不少人问我:"南通队常规赛不败,还曾 4-0 赢过泰州,你们真有信心?" 我总会笑着拿出手机,翻出半决赛点球大战的集锦。那天夜里,泰州队的小伙子们在球门网都用鞋带扎着的训练场上练出的心理素质,在第九轮点球中见了真章。再说足球从来不是算术题,南通队半决赛踢无锡都得靠替补门将两连扑才过关,他们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这些天刷苏超的新闻,越看越觉得自豪。常规赛 78 场比赛 211 万人进场,淘汰赛场均 4 万观众,连公安都说全程零冲突。为啥?因为这些球员太接地气了 —— 有的赢了球还得回去送外卖,工伤险得自己买;训练借的是高中操场,赢球奖人均才三千。可就是这样一群 "非职业球员",把比赛踢得比职业联赛还让人揪心。

前几天去球迷开放日,看见球员们在奥体外场加练,主教练周高萍拿着小黑板写战术,上面真就像新闻里说的,只有 "别怂" 两个字。有个小伙子踢飞了点球,挠着头跑过来跟我们道歉,我旁边的大叔喊:"没事!半决赛你不也进了关键球?"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追的不是冠军,是这群孩子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是能在自己城市球队身上看到的拼搏模样。

彩神,彩神vll,彩神vll购彩,彩神vll

决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把去年买的泰州队围巾找出来洗干净,又买了件新球衣印上球员的名字。球迷群里已经开始讨论现场要怎么加油:进攻时喊 "泰州冲",防守时齐唱助威歌,要是真进了点球,就把手机闪光灯全打开。有人开玩笑说要是赢了就去新街口举着围巾转圈,输了也没关系,大不了请小伙子们吃碗泰州早茶。

其实对我们这些球迷来说,结果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从开局惨淡到杀入决赛,从球门网破洞到南京奥体的聚光灯,泰州队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惊喜。就像苏超让越来越多人明白的,体育最值钱的从来不是技术,是情绪价值 —— 是 6 万人一起屏住呼吸看点球的紧张,是球队逆转时发自内心的呐喊,是赢了尊重对手、输了依然骄傲的底气。

点球磨出来的决赛:一个泰州球迷的期待与底气

11 月 1 号的南京奥体,我会和三万泰州球迷一起站在看台上。无论终场哨响时比分如何,我都会笑着为这群小伙子鼓掌。因为他们已经用整个赛季证明,黑马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每一次拼到最后一秒的坚持。而我们这些球迷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哥们,我们一直在!"

发表评论